乐文小说网 > 大时代之1983 > 第276章 集火

第276章 集火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总裁爹地,妈咪9块9!暖婚33天

一秒记住【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h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从《明朝的那些事儿》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火了以后,在四合院里每天都有一个固定的桥段。那就是大家争相在第一时间阅读戈文的手稿,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给戈文。

    可以说,戈文的这本《明朝的那些事儿》最终定稿之前,已经通过了四合院里的各个年轻才俊的认可。

    这天,大家正在东厢房里听着由李醒民朗诵戈文的最新手稿,然后房门就被宁素心撞了进来。

    “素心,你怎么了?”见宁素心神色慌张了闯了进来,李醒民停下了朗诵。

    屋子里的其他人也都是看向这个一贯平和淡雅的女孩子。

    “今天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啊?”舒婷带着一丝呢怪迎了过去。

    这些天舒婷已经和宁素心成了无话不说的姐妹淘,在四合院这种男多女少的情况下,两人自然成了好姐妹。

    宁素心手里攥着一张报纸,气喘吁吁的倚在门框边,顾不得说话,只是将手中的报纸递给舒婷。

    等舒婷疑惑的结果报纸并打开翻看时,她才缓过一丝劲来,急声说道:“戈文呢?”

    “戈文……还在书房里闭关的呢!”北岛做了一个和尚敲木鱼的姿势笑道。

    “嗨,你们还有心情开玩笑!赶紧看今天的《人民日报》,上面李大光先生对《明朝的那些事儿》进行批判了!”

    “什么?”

    “怎么可能?”

    “……”

    听到宁素心的话,一屋子的人都不可置信起来。

    舒婷闻言,赶紧翻看起手里的《人民日报》起来,其他人也都聚了过来。

    在场的所有人要不就是文艺青年,要不就是思想界的年轻学者,都是现阶段中国学历最高的一群人,李大光的名字大家自然都听说过。

    “第五版,文章叫《痞子论》……”宁素心跺了跺脚。

    “写的什么了?”

    “李先生怎么说的?”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

    ……

    一群人闹哄哄的要抢舒婷手中的报纸。

    “都别吵,我来念这篇文章!”舒婷眼前都是手,不由得大喝了一声。

    等大家都安静了下来,舒婷这才在第五版找到这篇《痞子论》,然后大声的朗诵了起来——

    ……

    将原本严肃枯燥的历史,用痞子的语言述说,再加入强烈的个人感情,迎合最通俗的心态,让具备小学文化程度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的人都可以听得欢心跳跃。这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火”的实质。

    所以,我那个小学生的外孙女的读后感就是最纯洁最真实最不造作最直白的评论,我外孙女说“戈文哥哥的文章真好玩,真逗。”

    是的,真逗,仅此而已。

    ……

    还没等舒婷将文章念完,在场的众人就轰然起来,等舒婷念完,大家都是义愤填膺的斥责起来。

    “李老先生怎么能这样评价《明朝的那些事儿》呢。”

    “难道对历史的研究非得要专业人士吗?”

    “戈文这本书又不是学术研究,只不过是普及历史的读本罢了!要不要这么上纲上线啊!”

    “痞说怎么啦?相声怎么啦?老百姓说好的小说才是真正的好小说!”

    “没错,现在一些史学界的老研究们写的文章根本没有人能读明白,戈文这种嬉笑怒骂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让没有读史习惯的老百姓,重新认识历史,重新开始读史,这是大功一件才对!”

    “哼,这证明了一点:中国不是缺少读者,而是缺少让读者感兴趣的阅读内容!这才是现在人们不读书的根本原因!”

    ……

    对于在场的所有人来说,戈文自从创作这本《明朝的那些事儿》开始,他们就亲眼目睹戈文的艰辛和努力。

    在场的哪一个人没有指点过戈文、给戈文提出过意见、帮戈文搜寻过资料?

    现在竟然有人将戈文的努力批评的一无是处,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根本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哪怕这个人是史学界的权威,是声名赫赫的大人物也不行。

    “李大光老先生可是中国史学界执牛首的大人物,他这么说一定会给戈文带来一定的麻烦!”查海生脸上流露出一丝担心。

    “对了,你们说这事要不要跟戈文说?”宁素心缓过劲来了,有些担忧的问道。

    “说什么说,平白让戈文分心!你们也知道这些天戈文几乎都不迈出书房门……再说了,李大光说的就是对的吗?”江河大声的嚷嚷起来。

    “没错,李大光先生不知道戈文创作这部书的目的,我们大家还不知道吗?《明朝的那些事儿》根本就不是学术研究,这就是一本关于历史的科普读本,就是写给老百姓看的!”芒克附和道。

    “对,李大光也不可能是百事通,他根本就不知道这本书的意义!”北岛赞同道。

    “可是,李大光先生在史学界的地位和号召力我们都清楚,我担心他这么一说,会有很多人批评和抵制这本书的!”舒婷忧心忡忡的将心中的担忧说了出来。

    “没错,我刚才在学校听几个师兄说要写文章批判戈文的这种写法。”宁素心点头说道。她过年一开学就会成为北大历史系的研究生,这些天里已经提前和一些历史系的学长学姐们有所接触,今天的报纸就是从一个学姐手中拿到的。

    “没事儿,李大光先生能写文章批判《明朝的那些事儿》,那我们也能写文章支持《明朝的那些事儿》,现在的中国可不是过去那种一言堂!我们也可以在报纸上发出我们的声音!”李醒民扶了扶眼镜,一脸严肃的说道。

    “没错!就像是戈文贴在门框上所写的那样……”听到李醒民的话,顾城的眼睛一亮,然后指着东厢房房门上的一则布告,认真的念到,“我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在顾城背诵这则由戈文特意写出来为了制止四合院沙龙里出现思想分歧时的格言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会心的同声朗诵了起来。

    大家的担心并不是夸张。

    虽然现在中国已经开始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喊了好几年,可是封建社会的天地君师亲、三纲等遗毒一直都潜移默化着所有人,更何况新中国几十年来一直都坚信着个人崇拜,对权威的认同和顶礼膜拜从来都是贯穿始终,这一点便是在后世那种资讯发达的时代都存在。

    所以戈文曾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中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反复强调大学生要有现代知识分子人生观。

    老一辈史学大家或许并不是针对戈文个人,可是这一顿杀威棒打下来,会让很多年轻人以及一些学者都无言以对,唯命是从。便是那些普通的读者恐怕都会开始怀疑,怀疑《明朝的那些事儿》里所说的究竟是不是真实的历史,怀疑戈文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

    因为对于这些史学大家,老百姓或许不明白他们究竟是做什么的,可就像在场的众人一样,老百姓或多或少都是知道一些这些老先生的名字的,知道这些老先生们都是一些高高在上的专家和权威。

    于是哪怕老百姓们都认为《明朝的那些事儿》很有趣,写的很好,可以让大家知道了历史,让大家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是既然专家都说不对了,那这真实的历史究竟是不是这么一回事也有所猜测了。

    这样戈文的创作的良苦用心就会白费。

    尤其是李大光老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刊登的那篇《痞子论》的文章,既然已经被《人民日报》刊登,那自然是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这是不是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里播放的《明朝的那些事儿》真的有问题?

    怀疑的阴影一旦种下,再要拔除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一会儿就去写一篇驳斥李大光先生的文章,我和《光明日报》报社几个编辑的关系不错,争取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这篇文章!”李醒民将手中先前朗诵着的戈文的手稿放在书桌上,然后说道。

    “《文汇报》的关系我熟,我可以投稿到那里。”北岛拍着胸脯保证道。

    “《新京报》前几天刚联系过我,说想要向我征稿,我看能不能试着发表一篇关于《明朝的那些事儿》的评论。”查海生也就是海子也点头说道。自从戈文向《收获》推荐刊登了查海生的《亚洲铜》后,查海生的诗歌创作事业一帆风顺起来,就连他的笔名海子都是戈文帮忙想的。

    “《山西晚报》这边我没问题!”

    ……

    “我应该可以在北大的校报上发表文章。”宁素心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在场众人的表态中,还属她的层次最低。

    “没关系,我想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够站出来支持戈文支持《明朝的那些事儿》,我想一定会让那些默默支持戈文的人都奋起勇气来反抗的!”李醒民微笑的看着宁素心说道。

    “没错!现在已经不是权威说了算的时代了!”众人都附和道。

    “那好,就让我们让那些老先生们知道一下年轻人的厉害!”李醒民有些兴奋起来。

    作为走向未来丛书第一辑《激动人心的年代》的创作者,李醒民可以说是中国年青一代最有才华和主见的青年学者之一,在和戈文的交往过程中,李醒民对戈文的为人极为佩服,更是对戈文某一次在酒醉后坦露的理想敬佩的五体投地,叹为天人。

    身为最杰出的同龄人之一,他也不愿意让戈文一人专美于前。

    今天也该是他向戈文向天下人展示锋芒了!

    “那戈文哪里……”见众人都站起身要马上散伙,宁素心想起了戈文。

    “这件事,大家暂时保密,让戈文安静的把这部《明朝的那些事儿》写完!”李醒民听到宁素心的担心,一边往外走,一边嘱咐大家。

    “呵呵……没问题。”

    “嘿嘿,到时候给戈文一个惊喜!”

    “NOProblom。”

    ……

    随着史学界的一些老先生们在各种媒体上集体发言,一时间在报纸上和电台上对戈文、对《明朝的那些事儿》的赞扬一时间销声匿迹起来,零零星星的根本不成系统。

    就在这种情况下,以李醒民在《光明日报》上刊登了他回复李大光老先生的文章为开端,一场年轻人的抗争开始集火了——

    出版社出过很多版本的二十四史外加清史稿,除了《史记》《三国志》这两本卖得还可以以外,其余大部分尘封。

    老百姓,尤其是年轻老百姓都跑来看《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就因为它独特的语境和通俗性!

    正如李老先生所言,现在的人心浮躁,所以大家才会看那些第一手史料感觉太累。

    说这本书好玩,没错,就是好玩。

    终于有一个普通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语境写的历史了!

    这些天在报纸上看到很多人说《明朝的那些事儿》影响了他对明朝的认知,其实很多普通人根本无法做到像专业人士说的那样带着批判性的眼光来读它。

    老百姓对明朝认识的缺乏,让他们只能吸收。他们极度信任它,不是一味的认为它讲述的对,而是认为它传递的内容真好。

    如果要研究一个朝代,确实如李老先生所言,要从方方面面仔细考究推量来做学问才会不偏不倚的靠近最真实的一面。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对历史的需求,是缘于希望拓展视野。

    所以如果李老先生不屑于这套书,对它进行批判,我觉得稀疏平常。因为真正的历史早已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之中,难以让人去感受,去理解。我非常明白很多历史记录都是极其可笑的,譬如太多史书对谈话的记录、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这些都会因为作者而使真实偏离。

    而真正于一个读者来讲,真正有用的,就是读它带来的感触!是让读者在思想上面的挣扎!

    这不是因为某一个人物,也不是因为某一事件,而是这几百年间发生的这么多事这么多人的堆积,磅礴之下过如云烟的轻微让人动容。

    你跟我争论真正的历史原貌,你告诉我戈文有些地方写的不对。那么我来问你,它对我的意义是什么?我并非要否认探寻历史真实的功绩与目的,只是与我而言,恰恰这些是无关紧要的。

    我认为读书的真正目的是能通过它,经历看见感受我们所没感受过的没经历过的没看见过的,通过读书达到思想的强韧。而读《明朝的那些事儿》就是带给我这些益处的。

    土木堡之后,也先围京,于谦的选择让我为之动容。最打动我的就是他恐惧、他害怕,但是他依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身先士卒,那一晚我久久未平息这份激动。我反复做了一个梦,梦里看见几百年前的他,就站在那里,用他的身影告诉我,什么叫做真正的勇敢。

    不想举这样的例子了,因为太多太多了,适合跟朋友大醉一场然后畅快淋漓的说个痛快,不适合慢慢写。因为这些只能是自己的收获,容自己慢慢品味才好才对。

    你捧起书,读了很长时间的兴衰荣辱王侯将相风云变幻,你的脑中上演过无数场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你争我斗。

    有一天,你终于读到最后一章,读到徐霞客的故事,读到末尾那句“成功只有一种――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你突然安静下来,看过的那些王侯将相还历历在目,大明王朝的风云还在脑中翻涌,你却在那一瞬间,觉得它们都不重要了。一切烟消云散,你拨开云,终于看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以及整部作品的落脚之处。

    让不少已经没有读书习惯的中国人,重新开始读书了,戈文功莫大焉!

    这也再次证明了一点:缺少读者感兴趣的阅读内容,才是现在人们不读书的根本原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