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宦臣记 > 第七十章 功名需壮时

第七十章 功名需壮时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总裁爹地,妈咪9块9!暖婚33天

一秒记住【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h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一年的春天,京城再度因赴试的举子云集而热闹起来。

    “大人,我刚才看见秦家的小相公了。”阿升兴冲冲的跑来对我说道,“他可真好似玉人一般,竟比王爷还要俊美三分,偏他风度又好,和王爷大不相同。”

    我一直在房中看年下宫中用度的记录,并没留意秦太岳的次子秦启方今日进宫来探望他哥哥,我笑问他,“阿升形容一下,有何不同?”

    他咬着唇蹙眉想了一会,一壁点首道,“王爷呢,气度高华,但是清冽卓绝,傲然天成,似天边一弯孤月。这位秦小爷则是灼灼其华,湛然温和,如同春日暖阳,让人倍感亲切。”

    我莞尔,由衷的赞他,“阿升形容的好,可见最近的功课没落下,大有长进。”

    他一晒,害羞的摸着脖颈,又说道,“这秦小相公为人谦和有礼,听说他不喜奢华,清淡朴素,常感慨读书虽多,心得却少。所以在家时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以此方法养德行。真真不同于京城那些世家公子哥的纨绔做派。”他自袖中拿出一张纸递给我,“大人请看,这是他近日静思之后有感而作的。”

    那是一首五言诗,题为枕石。诗云,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寂寂深山暮,微闻钟罄声。

    我颌首道,“淡雅清真,颇有陶公意趣。”因笑问他,“看来秦相公的新作已传遍京城,一时洛阳纸贵了?”

    “岂止洛阳纸贵,您没看见今儿满宫的那些个女官们呢,都赶着往交泰殿前凑,争睹他的风采呢。”

    我心中微微一动,故意打趣他道,“如此风靡。那么,那位如碧玉般的江南闺秀樊依姑娘,可也有去凑热闹?”

    “她才不屑做这种事呢。”阿升不无得意的笑道,“不过她只对针线上的事有兴趣,也真是愁人,没见过那般爱钻研的。大人,您说这届的状元郎该是秦小相公无疑了吧?”

    我轻摆首,“倒也不好说。这次的主考官是礼部右侍郎冯敏,冯大人学识渊博,出题以冷僻刁钻闻名。且他一贯不喜与权贵往来,是朝中为数不多真正的清流,想来不会因为秦相公的身份而对他特别照拂。而且,本次举子中有好几位才名不凡,其中应天府解元便是江南著名的才子。说起来,这位解元你也见过的。”

    “哦?我见过?”他挠头回忆,“我在江南总共也没见过几个文士,莫非是那位萧征仲老先生?不对不对,他已致仕了,断不会再来应考。啊,我想起来了,是那个付不出酒钱当街卖画的许子畏”

    我颌首笑答,“许解元号称江南第一才子,与秦相公同场竞技,不知谁的文章会更得冯大人垂青。”

    “我想起来了,”他忽然拍了一下头,“日前听人议论起,这许子畏一到京城便流连酒肆茶坊,还不忌讳的说要去登门拜访冯侍郎,要向他求篇文章拜读。还放言说头名非他莫属呢。他可真是够狂的。”

    正当京城上至达官下至百姓都在津津乐道这一届会试,究竟是许子畏胜出还是秦启方夺魁时,形势却陡然突变,出现了一桩震惊朝野之事。

    “这是今日内阁的票拟,你看看吧。”陛下将一份奏疏递给我。

    这是一份给事中华阳弹劾冯敏受贿,将试题泄露给许子畏,并以内定其为会元的奏疏。我留意看了华阳的举证,却是许子畏在试前曾登门拜访过冯敏,以重金贿之,得到考题。而冯敏在阅许子畏答卷之后,亦不曾有避讳的言道:甚异之,将以为魁。

    内阁票拟则指出,冯敏受贿泄题在考生中反响巨大,使考生大失所望,对朝廷亦多有怨言,若不严加追究此事,恐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

    “这个许子畏,你曾经见过的。你对朕说他清高而放诞,但不失豁达洒脱,有赤子之心。你觉得他会做这样有辱气节的事么?”

    我缓缓摆首,“他天份才情都很高,无须行贿亦可得中。何况他并不顾忌让人知晓他曾拜访过冯敏,若是贿赂又岂会如此坦荡。冯侍郎更是一贯清廉自守。他那句甚异之,将以为魁,应该只是纯粹欣赏许子畏才会有感而发,却被旁人听到借此来大做文章。”

    “也难怪别人疑心啊。这冯敏出的题目奇险生僻,举子们竟是通场无人知晓其意。偏只有许子畏一人作答出来。若说是巧合,也未免太巧了些。”

    我惊讶的问,“满场举子除却许子畏竟无人能解其题意?那么,秦启方秦公子也没有答出来?”

    她颌首,“你问的这句在点子上。秦太岳要朕彻查此事,择了大学士曹介和另几个人复查考卷,这几个人,皆是秦太岳的门生。”她微微一叹,看向我,“秦太岳一向讨厌从不迎合他的冯敏,再加上他出的考题令秦启方答不出来。索性就借这个机会扳倒冯敏,顺带替秦启方扫除许子畏这个对手。”

    我黯然,“陛下打算如何处置这桩科场舞弊案?”

    沉吟片刻,她冷静的说,“查!朕必须安抚士子。而天下有才者也不独许子畏一人。”

    几日后,陛下依据三法司奏报的彻查结果,以冯敏,许子畏合谋作弊查无实证,但于会试前夕私相勾结并确有钱财往来为由,处冯敏罚俸半年,许子畏无罪开释,授华亭县主薄。

    我为这个结果扼腕,以许子畏之才仅担任一个九品主薄已令人惋惜,何况还有无辜受牵连的冯敏,他已是近花甲之年的老者了。而我亦不免好奇那道引起轩然大波的策论题目究竟为何,尽管几日后我便知晓了答案。

    这日,我奉陛下之命去城西白云观贺长春道人成道日,回程路过礼部贡院,见门前喧哗一片,一群人围着一个年轻的书生七嘴八舌的诘问,而那位书生正是当年我在姑苏遇到的许子畏。

    我示意跟随的人停步,独自驱马上前,立于他们身后。只听一举子高声问道,“你说朝廷冤了你,可你出入冯敏府邸且向他乞文的事人尽皆知,倒是具体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就只有天知地知他知你知了。”

    另一个北方口音的举子接着说道,“事到如今,咱们对你到底有没有作弊也不感兴趣了,只是想问问清楚,那冯敏告诉你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他言下之意还是认定许子畏曾与冯敏串通作弊。许子畏被这群人团团围住,面沉如水,始终不发一言。

    只见正中一个白衫士子越步走到许子畏面前,起手行礼,和悦的道,“请许兄勿怪。今日我等前来并非有意为难,实在是想请教那道策论之意究竟为何?若许兄能不吝赐教,在下感激不尽。”

    许子畏打量着对方,须臾,开口道,“请问阁下是?”

    那白衫士子徐徐道,“在下顺天府秦启方。”

    许子畏恍然抬首,又着意看了看秦启方,忽然轻笑道,“失敬失敬,秦公子大名,许某如雷贯耳。只是以秦公子才名竟然到今日都解不出那句话么?既如此,列位何不去问出题者冯大人,何必非要在此盘问许某不可?”

    “我们倒是想去问他呢,自从出了诏狱,他就以生病为由躲进家中大门紧闭,任谁去敲门都不给开。怕是再羞于见人了吧。”有人立即答话,语带讥讽,引来众举子一番窃窃嘲笑。

    许子畏面色一沉,想是听到冯敏闭门谢客心有所感,遂漠然不语。

    秦启方再施一礼,语气诚恳的道,“本轮策论之题是要我们详述程朱理学的四位大儒各自对经典有何不同的诠释,从题目中可知前三位乃是张载,杨时,陆九渊,但描述最后一位所引用的话,却令我等十分费解,所谓有从事于《小学》、《大学》,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于老?这一句,却是说的哪一位先贤大家?还望许兄能为我等释疑。”

    他顿了一下,又补充道,“毕竟通场考生,只有许兄一人回答出了这个问题。”

    大约是他最后补充的这句话,令许子畏觉得他和在场诸人一样,认定自己之所以能作答乃是因作弊之故。许子畏当即扯出一个轻蔑的笑容,对秦启方的发问亦不加理会。

    “好言相问,他却这般倨傲,都到了这个田地了,却不知他还有什么可傲的?”

    “我瞧他一定是忘了,那日匆匆记下答案,临场囫囵发挥一番,事后哪儿还想得起来啊?”

    “是啊,那般刁钻的题目,在场上百名举子都答不出来,我就不信他就那么高才,比我们这些人都强那么多?难道真的阅了万卷书不成?”

    “咱们也不算亏,依我说,这题拿到国子监,翰林院去,怕是也没人回答的出来了。冯敏语不惊人死不休,却忘了会试的目的是给朝廷选拔人才,不是为满足他个人偏好的,他此番吃了大亏,也算是他咎由自取!”

    众人七嘴八舌的鼓噪起来,言语中不乏激烈攻击冯敏之词,渐次竟有些不堪入耳。许子畏脸色发青,几次想要开口,却被众人的声音淹没了下去,只好一脸愤懑地扭过头去不再看这群人。

    良久,秦启方回首环视四周,示意众人安静,缓缓说道,“既然许兄不愿意告知,我们也不能强人所难。只可惜这道策论终成孤绝难题,再无人能解了。”说罢,已欲转身离去。

    他语气中带着明显的遗憾之意,令我觉得他是诚心来求解答,他感兴趣的也许只是未解的知识和未阅过的经典。

    想到此,我朗声说道,“秦公子请留步。恕在下冒昧,想替许先生回答你适才的问题。”

    众人此时已转过身来,都十分诧异的打量我,不多时,便已有人根据我穿着的公服判断出我的身份,继而有人开始互相低语,一些举子们闻言再抬首看我时,眼神已隐约透了些畏惧。

    秦启方也好似知晓我是谁,对我施礼道,“愿闻大人高论。”

    我亦向他还礼,环顾众人,道,“这道策论要求详述四位旷世大家的学理造诣,难点出在”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于老”这一句上。诸位不解此句应对照哪位先贤。在下说出一位,请诸位参考,世人称其为鲁斋先生的元人许衡。”

    我话音刚落,立即有人反驳,“怎么可能?元史载,许衡得朱子之书而尊信表章之。许氏一直只尊崇朱子学说,并一生致力于推广之。因为他的缘故,使得朱理“衣被四海,家藏而人道之。”这样的儒学大家,怎会被诟病贬损为,假意秉承朱子学说,实则行的是黄老之术?”

    我答道,“元世祖一朝,许衡与刘因并称北方理学两大家。刘因对许氏自请罢中书执政而就国子监祭酒一职,甚为不满,故作退斋记讥讽之,文中曾言,世有挟老子之术以往者,以一身之利害,节量天下之休戚,而终必至于误国而害民。而彼以孔孟之义,程朱之理自居,实乃以术欺世,以术自免。而这篇退斋记就收录在刘因的静修文集中,相信诸位查阅之后便既知晓,再看这道策论,答案也便一目了然。”

    我言罢,再观众举子表情,有面面相觑者,有恍然者,亦有迷惑不解者,更多的人则在默然沉思。须臾,秦启方越众而出,向我欠身道,“百多学子通场莫解之难题,幸得大人详述以解惑。大人高才令启方佩服。”

    “秦公子客气,在下不敢当。”我环顾四周,缓缓地道,“在下亦有几句话想对诸位说,诸位都是读书人,对于先贤所著经义,如不能细心推敲,仔细辨别,便难以知晓其真正见解,不能领略其思想便会无所依从,没有师崇。

    如这道策论题所提及四位大家,虽都治学于程朱,但每个人对其学理诠释又自不同。既然大师学者对于大家之言,尚有如此不同的理解,读书人就更应该仔细审辨,才能从中有所领悟,形成自己的观点。

    诸位诟病冯大人出题奇僻,却是没有领会他一番苦心。在下相信,冯大人的本意是欲体察诸位平日读书是否严谨而求甚解,亦希望诸位治学能够多问慎思而后明辨,最终使学问能精益求精,达到更高的境界。”

    秦启方似有所悟,垂目不语,片刻之后抬起头,双目湛湛的望着我,真诚言道,“大人良言,启方承教。”

    我含笑向他颌首。此时众举子都准备散去,忽见一个短衫小仆匆匆跑来,至秦启方面前躬身道,“公子,小的才刚从冯府处回来,听门房上的人说,冯大人,没了。